GlobalSign 新闻 & 分享

从 APT 攻击防御看 EV 代码签名证书的供应链防护价值

2025年08月04日

APT(高级持续性威胁)攻击以精准渗透、长期潜伏、靶向窃取为特征,近年来愈发倾向于通过污染软件供应链实施攻击 —— 黑客篡改合法软件的开发、编译或分发环节,植入恶意代码后仍以正版软件身份流通,最终渗透至目标企业内网。EV 代码签名证书凭借身份强核验、私钥硬保护、信任链可追溯的三重机制,成为阻断 APT 攻击供应链入口的核心防线,其价值在多起 APT 事件的防御实践中得到验证。


EV 代码签名证书的穿透式身份审核,从源头遏制 APT 攻击的身份冒用APT 攻击常通过伪造开发者身份签署恶意软件,某针对能源行业的 APT 组织曾仿冒知名工控软件厂商的签名,使恶意程序绕过终端防护进入电厂控制系统。而 EV 代码签名证书的审核需经过 CA 机构(如 GlobalSign)的企业身份穿透核验:验证营业执照真实性、法定代表人身份,甚至通过第三方数据库交叉验证企业存续状态。这种审核强度使 APT 组织难以伪造身份申请证书,某安全机构监测显示,采用 EV 代码签名证书的软件被冒用签名的概率仅为普通证书的 1/50,从源头减少了 APT 攻击的合法外衣


硬件加密狗的私钥保护机制,防止APT 攻击窃取签名权限。APT 攻击常通过钓鱼邮件植入木马,窃取开发者电脑中的代码签名私钥,进而签署恶意软件。某金融机构曾因开发人员私钥被窃,导致 APT 组织签署的恶意程序流入内部办公系统,造成核心数据泄露。EV 代码签名证书强制要求私钥存储于符合 FIPS 140-2 Level 2 标准的硬件加密狗中,私钥从未以明文形式出现在主机内存,即使开发人员电脑被入侵,黑客也无法获取私钥。某能源企业的测试显示,针对 EV 代码签名证书加密狗的 12 种常见 APT 攻击手段(如内存 dump、侧信道分析)均以失败告终,私钥泄露风险降至零。


签名不可篡改 + 时间戳固化特性,阻断 APT 攻击的供应链回溯APT 攻击常篡改已发布的软件安装包,植入恶意代码后重新分发,且难以追溯篡改时间。某政府机构的办公软件被 APT 组织篡改后,因缺乏有效的签名验证机制,导致攻击持续 6 个月才被发现。EV 代码签名证书对软件哈希值进行数字签名,任何篡改都会导致签名失效;同时搭载 RFC 3161 时间戳,永久固化签名时间,确保软件发布后的完整性。某央企通过部署 EV 代码签名证书,在一次 APT 攻击中,终端防护系统通过验证签名失效,立即拦截了被篡改的内部软件,将攻击范围控制在单个终端,较历史事件的处置效率提升 90%


信任链传递机制,强化APT 攻击的多层防御APT 攻击常利用供应链上下游的信任关系渗透,如通过供应商软件进入客户网络。某汽车制造商的 APT 攻击事件中,黑客先篡改供应商的诊断软件,再借助车企对供应商的信任,绕过安全检测。EV 代码签名证书的信任链从 CA 机构延伸至终端用户:操作系统(如 Windows)预装 EV 代码签名证书的根信任,对 EV 代码签名证书签名的软件自动赋予更高信誉等级,而对未签名或签名异常的软件触发严格检测。某车企采用 EV 代码签名证书后,供应商软件的信任等级可通过签名验证自动评估,APT 攻击通过供应链渗透的成功率下降 75%


与普通代码签名证书相比,EV 代码签名证书在 APT 防御中的优势显著。某安全厂商的统计显示,采用 EV 代码签名证书的企业,APT 攻击通过软件供应链成功渗透的比例仅为使用普通证书企业的 12%,平均检测时间从 180 天缩短至 7 天,攻击造成的损失减少 80%


在 APT 攻击日益依赖供应链的今天,EV 代码签名证书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代码签名,成为构建软件供应链免疫体系的核心组件。它通过身份核验阻断攻击入口,通过硬件保护筑牢私钥防线,通过签名固化实现攻击追溯,形成抵御 APT 攻击的全链路防护。对能源、金融、政务等 APT 攻击高发行业而言,部署 EV 代码签名证书不是可选配置,而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刚需防线

< 返回GlobalSign分享课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