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企业常管理数十上百个域名,SSL 证书数量易破千级。某集团因分散管理 500 余个证书,一年内因续期疏漏导致 12 次业务中断,运维团队每月 30% 精力耗在证书事务上。多域名场景下的证书管理需体系化方案平衡安全与效率。
一、多域名管理的核心痛点
“规模与可控性失衡” 突出,子公司独立采购、业务线自行部署普遍,集团难掌全量状态 —— 某零售企业排查发现 30% 子域名证书过期未上报。“标准化缺失” 也常见,证书类型、加密套件混杂,既增合规风险,也阻碍漏洞统一修补。续期效率是痛点,手动续期一个证书需 2 小时,千级规模难保障时效。
二、分层次的证书管理架构
(一)按业务优先级分类施策
核心业务域(如支付、登录)统一用OV/EV 证书,绑定企业身份并启用 TLS 1.3 加密;普通展示类子域选 DV 通配符证书降本减数量。某车企将 120 个域名分三级,证书总量从 230 个精简至 45 个。
(二)建立集中管理平台
通过各平台整合全集团证书数据,实时监控状态,剩余有效期不足60 天时自动告警并推送给相关人员。
三、自动化与标准化落地
(一)批量操作替代人工
对接 ACME 协议实现“批量申请 - 自动续期”,结合 API 完成多服务器部署。
(二)制定统一配置规范
明确选型标准:非核心域优先用通配符证书;加密套件限定为AES-256-GCM 与 ChaCha20;禁用 TLS1.2 以下协议。
四、风险防控的关键动作
每季度通过平台导出清单审计,核对“僵尸证书”、私钥泄露风险。
建应急机制,私钥泄露时通过平台一键吊销关联证书并自动推送新证书。
多域名证书管理是“规模与精细度的平衡术”。企业需跳出“逐个管理”思维,借分类架构、自动化、标准化提效控险,将证书管理从“零散”转向“体系化运营”。